自1956年以来

太平地毯成立于1956年,由嘉道理兄弟罗兰士和贺理士以及一群国际友人共同创立,旨在发展工业并为移民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太平旗下满载企业家精神的大陆移民通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知识为香港殖民地本来发展中的纺织业带来现代化的资源。

值此时期,许多国际公司都在香港设立业务,因此由大陆人、欧洲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太平创始董事会反映了殖民地最突显的移民群体,嘉道理兄弟为他们架起桥梁。

太平的原址是一座低调的两层别墅,但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需求增加,很快就建造了一座专门生产的工厂。

六十多年来,太平一直秉承其创始人的慈善价值观,恪守着对员工和社区用心关怀的传统。

慈善之源

太平的事迹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故事,它还反映了自二战以来香港和亚太地区的非凡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中国自20世纪后期的快速崛起。

1956年,香港刚刚从1941-45年日本占领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移民涌入,人口激增,工业开始迅速腾飞。

太平的诞生始于大量中国大陆劳动力的涌入和迅速增长的人口就业需求。这个进程于1960年代初开启,造就它成为香港工业化进程的领导者。它的大埔工厂是新界农村地区中最早发展的工业之一,为该地区提供了急需的就业机会。

传奇帐篷

1958年,太平因其设计和工艺而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如此之下,他们引起了美国上层客户的注意,包括好莱坞加洲的标志性格劳曼中国剧院。这个著名的剧院以在附近人行道上用水泥手印永久纪念电影明星而闻名,它的地毯订单是公司迄今为止最负盛名的订单之一,但它太过巨大,无法在太平车间内制作。

由于空间不足,无法制作此订单,工人们在相邻的网球场上用由一家破产马戏团收购的帐篷覆盖于其上,建立了一个临时车间。

这个临时车间被称为“太平帐篷”,在这里,熟练工匠们不知疲倦地工作,创造了铺饰于著名剧院地板的惊人地毯。

当地毯快要完成时,来自美国的设计师在检查并批准后匆忙赶往机场,赶在强烈台风“伊达”吹袭香港之前赶上最后一班飞机。随着风力的增强,帐篷几近倒塌,整个地毯险些被毁,但机智的工人们能够将其支撑在浸湿的地面上方的支架上,并从下面继续进行最后的润色工作。工人们冒着台风的危险,确保帐篷安全,直至风暴过去。

地毯得以妥善保存并按期交付,广受赞誉。很快,一系列贵族订单接踵而至,太平帐篷的传说也由此诞生。

2004年,即格劳曼中国剧院地毯交付后46年,太平的标志被重新设计,将帐篷作为公司坚韧不拔和致力于客户服务的永恒象征。

皇家订单

太平迅速在业界建立了独树一帜的地位和声誉,成为质量和工艺的领导者,甚至成为总统和皇室的首选供应商,包括白金汉宫、温莎城堡、白宫、爱丽舍宫、泰国国王和文莱苏丹。

白金汉宫的王座厅铺有一条由太平制作的红色地毯,1961年获温莎城堡委托为白色客厅制作一条6.7x12.2米(40x22英尺)地毯。太平得知女王对地毯非常满意,以至于她推迟了几天将家具复位,以便欣赏其完整的设计并与朋友分享。她也很高兴得知这条地毯是在英国殖民地香港使用新西兰和苏格兰羊毛制作的。

多年来